now財經
恒指
國企
香港時間
大市成交
恒指
國企
輸入股票名稱或編號
港股
A股
滬/深港通
窩輪/牛熊
新聞
專家
專題
外滙
財經
地產
理財有方
【理財有方】社企也轉型
【Now財經台】經營社企需要自負盈虧,但面對多變的經濟環境,如何在理念與生意之間作出平衡,也就是經營者要處理問題。有公司...
【本地】 2021/02/24 17:42
【理財有方】導盲犬本地化
【Now財經台】據統計顯示,香港約有逾17萬視障人口,若當中1%視障人士樂意使用導盲犬服務,最少需要有1700隻完成訓練...
【本地】 2021/02/17 08:32
【理財有方】守望相助系列 — 連結社區的藝術
【Now財經台】社區內的壁畫藝術, 未必只是一種粉飾功用。有社企在繪製壁畫的策劃中,協助青少年認識社區,甚至在生涯規劃上...
【本地】 2021/02/10 14:11
【理財有方】智能投資機械人
【Now財經台】有機構調查發現,雖然疫情令不少市民在財務管理時變得困難,但無阻他們的投資意慾,現時投資者較以往更樂於接受...
【本地】 2021/02/03 08:31
【理財有方】玉石雕刻 獨一無二的創作
【Now財經台】每一塊王石的紋理、色澤各有不同,要突顯箇中特色,就依靠工匠的靈感、經驗以及手藝。父子兩代同為玉石匠人,風...
【本地】 2021/01/27 09:53
【理財有方】微縮模型 以假亂真的美學
【Now財經台】微縮模型講求像真,製作建築物時要合乎比例,製作日常用品就要夠仔細,兩者組合起來,目的是希望讓觀眾投入特定...
【本地】 2021/01/20 08:23
【理財有方】木製玩具 展現童心的學問
【Now財經台】傳統的木製玩具,似乎已經不再是現時家長的首選。不過,有香港木工藝工作者仍然堅持由設計至製作也一手包辦,其...
【本地】 2021/01/14 08:08
【理財有方】2021年ETF投資展望
【Now財經台】有分析指,今年全球ETF市場,將會錄得2500億美元資金淨流入。要在年初做好今年投資部署,就要好好認識E...
【分析】 2021/01/06 12:27
【理財有方】未來時裝 一路向「新」?
【Now財經台】速食時裝文化一向被垢病供大於求。有初創公司研發3D身體掃描機,製作度身訂造的牛仔褲,希望透過科技改變時裝...
【本地】 2020/12/30 07:55
【理財有方】環保時尚新時代
【Now財經台】速食時裝興起,雖然消費者有更多更快的選擇,但卻對行業生態,以至環保都帶來衝擊。業界正反思時裝時尚是否要跟...
【本地】 2020/12/23 09:59
【理財有方】細說旗袍 花樣年華
【Now財經台】旗袍要求「衣身合一」,但其貼身的剪裁同時令不少女士卻步。有設計師將西方元素加入傳統服飾,希望令旗袍更加普...
【本地】 2020/12/16 09:50
【理財有方】運動保險:運動愛好者
【Now財經台】疫情之下,運動強身變得更為重要。但一般人在做運動期間受傷,又或者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專門的「運動保險」...
【本地】 2020/12/09 08:26
【理財有方】菲林熱潮 毋忘攝影初衷
【Now財經台】在數碼年代,拿起智能手機加上濾鏡程式,已經可以「拍攝」出不同風格的照片,這很容易令人忘記過往以「菲林」拍...
【本地】 2020/12/02 08:45
【理財有方】卡式復興 心跳回憶
【Now財經台】由80年代開始至90年代尾,是卡式帶的黃金年代,也豐盛了香港當時的流行文化。當大眾以為卡式機、錄音帶只能...
【本地】 2020/11/25 12:22
【理財有方】由廣彩到港彩
【Now財經台】「廣彩」瓷器最早出現在清代中期,隨住19世紀香港開埠,就把這種在白瓷上的彩繪藝術廣傳海外。藉著香港獨有中...
【本地】 2020/11/18 06:40
【理財有方】「車」出新天地
【Now財經台】疫情嚴重打擊零售市場,汽車銷售自然不能獨善其實身。有德國汽車品牌最近就逆市開設旗艦展銷店,為未來市道投下...
【本地】 2020/11/11 08:30
【理財有方】運動員保險
【Now財經台】職業運動員經常操練, 受傷也是難以避免,市場上有一些為專業運動員而設的保險產品,除了出賽的運動員之外,也...
【本地】 2020/11/04 09:50
【理財有方】天台上的「新鮮」
【Now財經台】近年有不少人都在天台農場租用農地, 在高樓大廈包圍下體驗農耕生活;有餐廳就以「農場直送」作招徠,不但在採...
【本地】 2020/10/28 08:49
【理財有方】趁墟請早
【Now財經台】近年假日農墟都吸引不少人到來購買新鮮「本地菜」, 但農墟的負責人指在農墟入面,除了一買一賣的關係之外, ...
【本地】 2020/10/21 09:33
【理財有方】香港農業再出發
【Now財經台】香港現時務農人口大約有4300人,近年就多了一些年青人「入行」,這班「農青」如何適應日出而作的農耕生活?...
【本地】 2020/10/07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