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還記得在大學唸建築的時候,經常有一個研究課題由理論階段至實踐階段都是難以尋找出路的……就是在大都會發展之中,歷史、文化、傳承、建築新與舊之間的關係。這個議題都是建築學上承傳的問題,建築遺傳學及建築因子的問題,許多學者或作業中的建築師都不斷在尋求在建設新城市過程中一個答案,舊建築旁邊的新發展應該發展有幾新?或者保留有幾舊?有否過度期?或是建築總有過期?
當中文化承傳及宗教建築更是一個極難解決的議題,這個建築困局是設計中的死胡同。若被宗教團體要求設計一所全新的宗教建築,應是全新的當代建築,或是一所仿古建築?因為設計新穎就會令人感覺失去宗教傳統,當代設計被刻意僭建在宗教信仰上,但以仿古建築手法去設計,亦被視作守舊,沒有勇氣向前發展。因此宗教建築的難度在乎劃線,線的兩端分別是保持傳統歷史並毋須向前發展,另一端則是忘記過去創造新思維的方向。無奈線又怎會只有兩端,歷史亦不止一條出路。
今天在設計宗教建築上,許多時都難以再以古老的一磚一瓦方式,以古舊的建築設計重現。許多仿唐建築或是仿古建築都需要一個極大的理由,在當下現代的城市以非常傳統的手法搭建古建築是一件難事;否則宗教建築要脫離傳統建築框架要更大的設計勇氣,把它現代化起來,但現代化的過程之中有恐防令設計成果變成「後現代主義」或「折衷主義」的製成品等。所以列明要造一座仿古宗教建築亦難,要挑戰創造新當代設計宗教建築就更難!因此,中間點如何落筆,如何取一個平衡就是設計成功的關鍵。
本年作者有一個機會參與一所宗教建築設計,要將新與舊,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設計過程中有着不少的困難,一所宗教建築始終附帶許多傳統的硬件,不容被忽略;再者,宗教建築始終與傳統中式建築掛鈎,在設計上去破局似乎有點說不通。在這條線上的兩邊落筆,首先要做的是游說的工作。
設計結果就是再次用簡單當代設計理念,往往最簡單的設計方案就是最有力的設計效果!就是以「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圓方幾何,將「天人合一」的基本建築理念,貫徹始終放在整個規劃上,同時當中亦利用當代手法將傳統建築規範以不平凡的手法解鎖及變化,當中以當代語言加入中庭設計,迴廊設計,貫徹於不對稱大斜屋頂設計入面。當中中庭與迴廊採用現代當代手法設計,在後方設有一個高點建築,用作有始有終、有起有伏、有山有水的傳統美學,簡單地建築於宗教建築裏。
塔樓雖然簡單放在原有地勢上面,起伏有加以高位作終結,就是宗教的古鐘樓,這些「起承轉合」的設計方法不但將最簡單流程及建築理論理據實踐出來,同時亦不失將當代設計元素貫穿入傳統宗教建築,將基本傳統建築設計有所延續及承傳,其建築基因亦尋找到出路。
何周禮何周禮建築設計事務所創辦人及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