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日日有新猷」,加劇了市況波動,多個國家或地區股市過去一星期大上大落,華爾街首當其衝,標普500指數周三(9日)勁彈後,周四復挫3.46%,必須留意的是,美元和國債齊齊受壓,美滙指數周五早段失守100點關口,由年初高位計算累貶約一成;10年期債息則攀至近4.5厘,代表美國罕有地出現「股滙債三殺」局面,全球最發達金融市場,卻儼然發展欠成熟的新興市場,難怪資金要另覓目標。
至於全球最大新興市場:中國,A股波動性反而更低。附【圖】所見,滬深300指數去年衝上4450點便掉頭下跌,在回調黃金比率50%已具支持,惟反彈力落後港股,無法創一年新高;雖然近日同樣受累中美關稅戰而下滑,但能迅速收復被視作「牛熊分界」的200天線,且30天波幅率較標指或恒指為低。
資金拋售A股未算積極,應該和估值有關。標指收市計從紀錄高峰曾回落差不多兩成,正處熊市邊緣掙扎,惟其市盈率仍達22.5倍,考慮到經濟增長勢放慢,企業盈利倒退風險偏高,靠AI元素恐難撐起當前估值,假如像2018年特朗普首個任期時中美貿易戰開打後標指市盈率挫至16倍,即「美熊」遠沒見底。相反,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僅14.6倍,屬相對吸引水平。
另一方面,中央三番四次促內地企業強化「市值管理」以反映實值,主要方法無非是加大力度回購股份及多派息回饋股東。據中國證監會資料,2024年上市公司分紅和回購分別達2.4萬億與1476億元人民幣,兩者都屬歷史新高。分析預期,銀行發放用於回購的專項貸款今年持續入市,以及企業傾向更慷慨派息,兩項數字有望再破頂,並成為A股的升值動能。
此外,目前滬深300指數股息率約3.08厘,比起剛大幅回落的10年期債息僅1.7厘,高出1.3厘左右,意味股息回報勝於債市,估計亦可作為資金吸納A股的理據。
當然,A股基本因素也並非全面看好。最新公布的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顯示中國通縮陰霾未散,中央多次出招刺激內需,效果卻始終不算理想,無法在樓市去槓桿尚需努力下建立新經濟支柱,使整體復甦步伐欠佳。還有外圍關稅戰續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內地要重拾較快增長,難度頗高。可是,無論以波幅或估值計算,加上股息回報不俗,A股目前應屬投資組合內中長線核心成份之一。
信報投資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