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財經台】中國昨日(4日)出招反制美國加徵關稅措施,部分大行認為,中國的反制措施較預期溫和,或為國家主席習近平跟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潛在會面帶來轉機,對大宗商品市場影響有限。
中國針對美國對華加徵關稅推出反制措施,中美貿易戰進入2.0階段。
中國針對美國進口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氣、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6類商品加關稅。
滙豐環球研究估計,涵蓋約8.5%及約值14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雖然中國的反制行動令整體風險升溫,但認為中國的行動節制,可見已一改以往「以牙還牙」的策略,反映中美談判仍會有轉機。
滙豐環球續指,一旦美國向中國採取同等報復措施,估計特朗普任內美國經濟總量將減少550億美元,中國則減少1280億美元。
摩根大通則認為,現階段斷言美國會否進一步提高關稅屬言之尚早。早前,有媒體預測,特朗普計劃訪華將會為談判提供窗口,不過,中國推出報復措施或減低雙方會面的可能性。
花旗就估計,未來數日對中美首輪貿易談判至關重要,若中美均願意押後關稅措施,並就禁毒問題展開合作,將為貿易協議打開大門,否則,爭端有可能升級。
至於對個別行業的影響,花旗指,中國天然氣供應僅1.4%來自美國,相信關稅措施對中國城市的煤氣分銷商成本影響有限。
大和資本預期,關稅對大排量汽車及皮卡影響有限,因為由美國相關進口量低,不過,可能會對農業機械供應構成影響,單計去年11月,由美國進口約值1.25億元人民幣的農業機械,有利中聯重科(01157)等本土品牌。
高盛表示,中國報復性關稅遠低於美國徵收的稅率,反映中美緊張關係正在緩和,又認為中國關稅反制措施不會改變全球大宗商品供求,估計短期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