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股票

    名稱 現價 升跌

    資料報價延遲十五分鐘

    標籤: 地產

    香港機場城市

    【地產】 2024/06/03 08:30

    【信報財經新聞】香港的機場,一個繁忙的樞紐,承載無數的人流、航班及貨物。最近的數據顯示,香港國際機場在4月迎來客運量的驚人增長,達到423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5.9%。雖然去年的基數比較低,但這樣的增長幅度仍然令人驚訝,同時也反映香港機場在區域航空交通中的重要性。

    這樣的增長部分得益於香港政府的全方位「盛事」政策;加上各類假期的到來,吸引更多的旅客前來香港,尤其是來往於東南亞、內地和日本的航班量增長最為明顯。機場繁忙的航班起降量也是不容忽視的,4月飛機起降量達到29055架次,按年增長34.7%。

    除了客運量外,貨運量也呈現穩健增長的態勢。2023年香港機場共處理430萬公噸貨物,再度榮膺「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是機場自2010年以來第13次獲此殊榮。今年以來,每月的貨運量都保持雙位數的增長,顯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樞紐的地位。4月貨運量按年增長13.9%,達到39.4萬公噸;其中,出口貨量增長最為顯著,按年上升24.7%,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及台灣等地。

    這樣的數據背後,反映香港機場是一個擁有卓越位置和豐富資源的城市機場。香港擁有獨特地理優勢,是中國的南大門,位處南北半球不同城市的中心點,並且多年來亦是東西方交流薈萃的重要國際城市,香港國際機場現時約連繫全球約220個航點,5小時內可以飛抵全球半數人口的市場。香港機場管理局為了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長遠競爭力,正在機場及周邊範圍全力推進一系列提升擴建工程與發展計劃,期望香港機場不單是一個城市中的多功能國際機場,更要以機場為軸心,向超越機場基本功能的方向發展,包括旅遊、會展、娛樂、零售等,目標是推動發展一個龐大的機埸城市,使成為香港和大灣區新地標,吸引更多旅客,進一步發揮經濟引擎的作用。

    翻看歷史上全球各地城市的發展,都是與交通樞紐息息相關。例如唐朝的長安城,是當時的絲綢之路貿易樞紐;意大利的威尼斯,中世紀後一斷長時間,主宰歐洲至中東和亞洲之間利潤豐厚的貿易通道,因而繁榮強盛;回到現代,因為航空交通的興起,全球國際商貿中心大城市,都是航空樞紐,包括倫敦、新加坡、香港、東京、杜拜和紐約等。

    縱觀現時香港的綜合航空、交通、經濟、貿易及金融實力,筆者認為我們是絕對有條件將機場聯同附近,以致整個北大嶼山,發展成為一個機場城市。

    要達成這個願景,保持領先及不斷提升,首要是不斷加強基礎設施。機場三跑道系統的工程於2016年開始,新建的第三跑道在2022年11月正式啟用,等到今年年底三跑道系統落成啟用之後,香港國際機場可以處理的年客運量將達至1.2億人次,年貨運量將達1000萬公噸。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另外,整個機場的營運,亦需要不斷加入先進科技,例如人臉識別、無人駕駛、智能貨運系統等,以維持在全球領先的地位。

    其他包括加強本地航空公司和航空業的競爭力,積極培訓航空人才,以及如何將機場優勢與相關產業互補以促進彼此發展等幾個方面,都是需要政府和機機管局無時無刻都全力以赴去做好。

    現時機管局在機場北商業區正在建設的「SKYCITY航天城」計劃;其中,航天城SKYCITY的新商場11 SKIES即將全面開幕,預計將成為全港最大的商場之一,引入了超過800間商舖和120間餐飲店,以及各種世界級的娛樂設施,如首個4D動感飛行影院和「韓版TeamLab」ARTE MUSEUM等。

    這些項目雖然豐富了機場的商業和娛樂設施,也為香港的城市形象注入了新的活力。不過,整個機場範圍,除了亞洲博覽館及其他一些會議設施具備有展覽及會議功能外,主體仍然是傳統的商場發展模式,功能比較單一,亦似乎與附近東涌的大型商業區有功能重疊的情況。

    香港機場的發展不僅是一個交通樞紐,更是一個城市的代表和象徵,展現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魅力和活力。其實要全面推動並發展機場城市,需要政府很多政策支持及各方持份者共同參與和共同努力,並不能單靠機管局單獨就能做好。如何將機場範圍以外的規劃協調、如何與大灣區聯動配合、如何發展機場相關產業等都有待我們繼續努力。

    余錦雄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

    想睇更多財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