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股票

    名稱 現價 升跌

    資料報價延遲十五分鐘

    標籤: 地產

    【商廈觀點】後「撤辣」時代的新盤認購狂潮

    【地產】 2024/04/25 10:12

    【now.com財經】房地產物業的租售表現與當局政策息息相關,放諸全球每個地方皆準,自從政府《財政預算案》宣布全面「撤辣」,象徵在香港實行長達10多年的樓市需求管理措施壽終正寢,物業買賣毋須再繳付繁重額外印花稅,承造樓按的壓力測試也一併取消。

    當稅率回歸自由經濟體系的標準,最受惠是一手樓市,「撤辣」迄今近2個月時間各大新盤累積錄得5,000多宗成交,重返2019年9月即是疫情之前的暢旺情況,展望今個月尚餘一些日子,埋單計數有機會超越6,000宗,反映入市氣氛有多麼踴躍。

    一片樂觀情緒下,開始有代理「行家」不斷提倡說樓市已經見底,對此筆者暫且按下不表;所謂聽其言不如觀其行,比較值得留意其實是市場上的風吹草動,譬如各新盤認購反應,其中應以黃竹坑站某上蓋項目較具代表性,畢竟港人都熱衷鐵路盤。

    而且該盤折實後平均呎價不到22,000元,以港島沿綫來說確實算低價促銷,可能因此不論用家或投資者都出動,首輪短短數天吸引1.2萬張入票,足夠登上歷來「票王」三甲,到次輪也取得1.6萬票,超額認購91倍,墟冚程度媲美1997年的灝景灣。

    不過真正詫異的是這熾烈反應,往往只停留在認購階段,像上述黃竹坑新盤2.8萬張入票競爭大約僅400單位,表面看爭崩頭,不假思索理應「一舖清袋」,結果卻僅售出九成多未能沽清,鐵路盤尚且如此,難怪其餘新盤尤其次輪銷售率低見五成。

    這趨勢讓人反思究竟是發展商的銷售策略使然,抑或市場上真的太多「水份票」,即同一組準買家為了增加中籤以至抽到前排籌號的機會,而透過代理炮製重重複複的認購申請?倘若如此認購數目就不能反映市況,頂多只看到代理行的現金流而已。

    理論上自10年前《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出台以來,相關監管已經規範化,但現實擺在眼前,新盤認購和最終銷售率之間的關係已經愈來愈不掛勾,失去指標作用;反觀在筆者熟悉的寫字樓市場,由於近年供過於求,絕少出現類似超額預租情形。

    另一分別在不同的商廈租客有各自訴求,可能是承租位置、層數面積、租期長短或租金預算上,同樣業主方面亦會慎重考慮租客背景,而不像新盤般只要買家肯入票業主就必然受理,今天若說到超額需求,在寫字樓的世界就有如妙想天開一樣困難。

    今時今日當新寫字樓取得入伙紙時,如果能夠預租出五成樓面,其實已是值得慶賀的事情;老實講近期打開報紙電視所見,香港住宅樓市和寫字樓的需求差距彷彿南轅北轍,令筆者有種身處平行時空的錯覺,而實情是否如此?大家不妨思考一下。

    劉偉基
    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及租務部主管
    想睇更多財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