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股票

    名稱 現價 升跌

    資料報價延遲十五分鐘

    標籤: 地產

    【老樓講樓】九成按揭爆煲 逾萬人淪為負資產

    【地產】 2022/11/04 10:06

    【now.com財經】香港金融管理局日前公布,2022年第三季末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錄533宗,較上一季的55宗按季大增9倍,料為2016年第二季的1,307宗後、近六年季度新高。業界人士並預言按目前樓價下跌幅度,未來兩季見千宗,這代表什麼,代表了在過去一年以九成按揭上車/換樓的市民爆煲,已墮入負資產行列,假若明年樓價如老樓預期再跌多一成的話,即八成按揭的業主又會落入負資產行列。

    自2019年特首公布施政報告中「林鄭Plan」(放寬首置人士按揭保險樓價上限)推出,加上今年2月加碼放寬新按保的「波叔Plan」,近年市場上九成按揭使用率明顯增加。現時新取用按揭宗數近四成選用按保,故當樓價跌穿一成,已是「資不抵債」,無可避免在數字上計算的負資產個案明顯增加。差估署同周公布的樓價指數顯示,9月按月再跌2.06%,為2018年11月後最大單月跌幅。指數已跌至超過三年半新低,並已連跌四個月,累跌6%,按年則跌9.04%,不少去年借九成按揭入市的市民已到負資產邊緣。

    而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68.49點,對比去年8月時高位191.34,實際已下跌近12%,可想見往後官方數字亦會「跟跌」。換句話說,老樓估計在過去兩年透過九成按保的人士,不少於1萬個單位已跌入負資產行列。

    上期剛提及過去一年入市者佔半以上為公務員和律師行工作的人士,這類被銀行視為穩定收入工種,故此批出九成按揭比率也較高,「若果不拖欠貸款,定期供樓,縱使物業價格下降,他們不會有問題」業界形容負資產數目有上升趨勢,並不代表銀主盤上升幅度同步。

    至於何時會列入銀主盤,銀主盤的成因歸根究底只有一個:物業持有人無法再供款,斷供後由銀行/財務公司收樓。不論業主只在銀行承造一次按揭、向財務公司承造兩次或多次按揭,一旦業主無法償還相關按揭貸款,而無法與借貸方達成調整還款期等相關協定,銀行或財務公司即會收樓,以「銀主盤」將單位再行推出市場,售出物業以抵債。

    坊間一般會說,當經濟下行,負資產增加便會銀主盤數目便會增加,不過負資產只是單位的估值狀況,與是否斷供沒有直接關係。造成銀主盤的原因說到底是斷供,當社會上的業主供款能力普遍下降,就會有較多銀主盤,甚至是半新樓銀主盤出現。

    因此在旺市時也出現銀主盤,與樓市起跌不存在有直接關係,而是個人財務不濟有關,按一貫程序,由斷供至銀行收樓,最快約九個月時間,上月銀行盤突破200宗十三年新高,即是自去年底已經持續發生,若樓市仍下跌同時有更多人斷供的話,銀主盤數量才會大大增加,暫時未見到這種現象有蔓延趨勢。

    劉兆昌
    獨立樓評人
    想睇更多財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