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市思維】真知灼見還是恐慌營銷?
【now.com財經】著名對沖基金經理鍾斯(Paul Tudor Jones)在最近一次採訪中掀起了波瀾。他表達了對政府支出和赤字水準可能引發危機的擔憂:「問題是,在這次選舉之後,美國是否會出現『明斯基時刻』,美國債市是否會崩潰?」瓊斯提到的「明斯基時刻」指的是資產價格急劇下跌的情況。「我們是否會突然意識到他們所談論的是財政上不可能、金融上不可能的事情?」他繼續說道。
無疑,鍾斯身為傳奇對沖基金經理,口才、才智皆出眾,備受尊敬。然而,美國政府債務水平真的需要杞人憂天嗎?當然,聯邦政府支出水平在未來可能成為一個問題,但也要明白,對沖基金經理人總是對這類問題感到擔憂。例如,鍾斯今年稍早曾表示:「這在當時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市場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年之一。」
甚至在2022年,他也曾像其他人一樣預測經濟會進入衰退,結果卻全然沒有。早在2018年,他就對CNBC警告赤字:「我想持有商品、硬資產和現金。什麼時候我會想買股票?當赤字為2%,而不是5%時;利率如此之低,你今天無法信任資產價格。」而自那以後,股市上漲了140%,赤字也持續增加。
其他對沖基金經理人的預測如何?
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早在2013年為《華爾街日報》撰文,警告政府債務:「我猜政府支出現在更加不可持續了。」他和其他人一樣,都在試圖嚇唬市場關於政府債務的問題。
達里奧(Ray Dalio)多年來預測1937年大蕭條的重演,以及超級周期將在2015年結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最諷刺的是對沖基金Baupost Group行政總裁克拉曼(Seth Klarman)在2010年的「零利率陷阱論」。從那時起,標準普爾500指數已上漲超過530%。
當然,筆者並不是想要取笑這些傳奇級的投資者。他們是優秀的交易員、投資者和風險管理者,擁有令人羨慕的業績記錄。市場和經濟的走向誰都掌握不好。
實際上,鍾斯、德魯肯米勒、達里奧和克拉曼在發出警告的同時,他們自己的投資組合往往表現不錯。換句話說,專注於他們的實際行動,而不是他們的言辭,才是關鍵。
這些對沖基金經理人常常會改變主意。他們的倉位隨時可能會變化,並不總是與他們的言論相符。坦白說,在電視上談論巨大的風險,也是一個吸引潛在客戶的一種營銷手段。畢竟,恐懼是最好的銷售工具。
2018年至今,標指上漲了超過140%,而這些對沖基金經理人早期的擔憂並未成為現實。更有意思的是,儘管警告不斷,政府債務和赤字水平持續攀升,市場卻持續繁榮,指數屢創新高。
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對沖基金經理人無疑是金融界的精英,他們的智慧和經驗令人敬佩。然而,由於市場的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沒有人能夠精準地預測未來。
李浩然 輝立証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