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市思維】容錯空間是長期成功的最重要原素

【now.com財經】世界總是充滿競爭的,如果企業不好好把握機會,競爭對手就會趁勢搶佔先機。因此,機會通常是一瞬即逝,並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儘管看似有點殘酷,但卻推動了世界前進。不過,也有一個令人討厭的副作用就是,當所有機會都被利用時,那就意味沒有犯錯的餘地;而當沒有犯錯的空間,突如其來的意外時就可能會出現系統性的崩潰。
全球速遞服務商Flexport的首席執行官Ryan Petersen描述自去年的全球供應鏈及物流運輸瓶頸問題時,就歸咎於企業管理層過度看度看重現代金融學所強調的股本回報率(ROE)。由於上市公司為了提高ROE,幾乎每位CEO都盡可能以最低限度的資產來經營。換句話說,資產負債表上沒有多少現金,投入最少的研發,營運上一切都是Just in time,結果沒有多餘產能,沒有戰略性儲備。企業就如將避震器從經濟活動中拆除出來,以追求更佳的短期指標。然而,全球卻面臨著百年一遇的需求風暴,很多基礎設施根本跟不上。全球物流公司很多已沒有額外的運送力,理由是沒有多餘的拖車車架、集裝箱等儲備,也沒有多餘的貨場空間、倉庫容量。與此同時,品牌產品沒有額外的庫存,製造商手頭也沒有額外的組件或原材料。而事實上,容錯空間往往是長期成功的最重要元素。
儘管這是現實,但某程度上也不能盡怪那些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的CEO,因為如果他們不這樣做,競爭對手就會乘虛而入。人類普遍有一個怪癖的行為,就是激勵自己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直至毀滅自己。很多人努力追求高效的生活,不浪費任何時間。然而,如果沒有絲毫的時間浪費,那就沒有時間空間去浪遊、探索新事物或讓思想得到自由,而這可能是一些最有成效的思想開啟。心理學家Amos Tversky曾經說過:因為不能浪費片刻的時間,卻浪費了多年的時間(You waste years by not being able to waste hours)。
沒有思想的獨立、自由精神、批判式思維,權威像緊箍咒一樣,任何人都不能挑戰,人類的科學革命還會出現﹖社會還會走向文明之路嗎﹖電影《國產凌凌漆》中的對白:「你那憂鬱的眼神,稀噓的鬚根,神乎其神的刀法,和那杯Dry Martine,都深深地迷住了我」。現實中,也有人位內地經濟分析師,上鏡時多數一副蓬鬆的髮型,西裝下打歪的紅色領呔、恤衫打開頸頭鈕,看似是失魂落魄的模樣;但他最近疑似因唱淡中國股市及經濟,除了內地社交媒體帳戶已遭凍結外,更被提早「畢業」。遺憾的是,盲目追求思想統一,「敢言」的人都被滅聲,以後誰會辛辛苦苦進行研究工作﹖儘管與這位分析師說不上認識,但仍在此祝願你在往後的工作海闊天空、更上一層樓。
![]() | 李浩然 輝立証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師 |